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 > 正文

关于石家河遗址,这些专家学者有话说

2023-08-25 09:38:28 来源:腾讯网

8月20日石家河考古专家咨询会在天门举行20余名考古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其间部分专家学者接受了记者采访,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赵辉: 对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工作将延续下去

石家河遗址群最早发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石龙过江水库干渠时发现大量石器、陶器等古代遗存。此后,天门陆续发现了谭家岭、土城等重要遗址,于80年代初终于确认了石家河遗址是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聚落群。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新石器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赵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工作将延续下去。


【资料图】

赵辉说,最初的一段时间,石家河遗址在长江中游和江汉地区乃至两湖地区,甚至长江中游究竟是个什么地位?当时我们认识得并不清楚,后来由于良渚遗址的发现,良渚出了很高级、精彩的玉器,出了最高等级的王墓等遗迹,以及相匹配的各种各样遗迹现象,大致知道良渚在长江下游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地位,是长江下游最大的遗址群,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

长江中游有没有这样的遗址?1987年至199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组成石家河考古队,陆续对石家河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揭露了一片较为完整的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赵辉说,石家河遗址群的考古工作从1950年代中期首次发现与发掘;到1980年代后半期通过系统发掘构建长江中游新石器晚期考古学文化谱系,及通过聚落形态探讨社会组织;再到新世纪以来通过系统调查和多学科研究进一步开展文明进程研究,石家河遗址走过了一个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北京大学考古系新石器团队几乎全程参与了1980-90年代的遗址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进入新世纪之后,北京大学考古系新石器团队仍然以牵头重大学术项目和开展多学科合作的方式,继续参与石家河遗址的相关调查、发掘和后续研究。这几年,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主在做工作,北大积极给予科技支撑,比如紧密配合做好这次会议策划等工作,参与石家河遗址的相关发掘和后续研究还将延续下去,也许还要延续很长时间。

赵辉指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当时发掘出石家河这座城的时候,良渚这座古城还没发现,当时石家河遗址群是长江流域最大的乃至全国最大的城之一。有这个大城之后,石家河的地位突出起来,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中心。

赵辉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如良渚文化的贵族墓地、仰韶文化大地湾的宫殿式大型建筑、红山文化大规模丧葬宗教遗迹群、各地龙山文化的城址等,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有了大致认识,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推进,考古学家继续展开研究,其实我们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古代中国文明不是在一个地方起源了以后,大家就齐步走,特别是在文明早期,中国的文化各地都有所不同。原因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风貌、特色,社会发展逐渐向复杂化、文明化发展,社会发展的进程、内容不同,甚至原因、机制都各有不同。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久而久之,很多文明就往一个方向发展,所以说中国文明发展是多元一体化的进程。

张弛: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核心性遗址

“石家河遗址在中华文明尤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核心性遗址。”8月20日,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新石器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弛说,石家河遗址有两个最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良渚文化时期,也称作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在这个时期石家河城址和石家河遗址群达8平方公里,40多处遗址点连接成片,是长江中游地区延续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都邑性聚落群,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能够确定的第二大遗址,其丰富的考古学遗存不仅全方位向世人揭开了新石器晚期长江中游地区的神秘面纱,更是成为一把研究长江中游乃至整个早期中华文明进程的关键钥匙。

第二个时期是肖家屋脊文化阶段,石家河文化明显受到中原龙山文化(主要是王湾三期文化)的强烈影响。这个时期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面积最大的遗址,至少在100万平方米以上,显然在这个时期,它是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核心性的遗址。大量精美玉器的发现,显示这里仍然存在发达的手工业,玉器的神人图案以及玉牙璋的出现,说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夏纪年,逐步融于中原文明的怀抱。

王宁远:石家河、良渚等遗址串联成一条文明带

“长江流域中,从上游的三星堆遗址,到中游的石家河遗址,到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共同串联成一条文明带……”8月2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王宁远说,这三大遗址之间有共通之处,首先其生衍模式几乎一样,都是建立在稻耕农业基础上。在那个阶段,生活在平原的人居住需要离水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不能被水淹,农业生产在平地,所以聚落遗址多选择在离平原较近,离平地略高的岗地。

石家河遗址与良渚遗址大致同样不容易淹水,需要水的时候对水资源进行管控与利用,城居于岗地可以防洪,引水入护城河、城内兴建小型水库以蓄水抗旱,就会形成一种梯级的水库。良渚遗址和石家河遗址水利原理是一样的,石家河遗址也是用梯级状的一个个堰坝把水积存起来,来满足当地人的用水需要,两者之间很类似。最近几年,我们对良渚遗址水利系统做的科学考古比较多,现在石家河也发现了很多与水利系统相关的遗迹,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科学性系统性专题性的研究。

王宁远认为,良渚、石家河、三星堆三个代表性遗址都有很高的发展水平。还有石家河所发现的部分玉器,从这些玉器中,能够看出石家河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和影响。类似这样的是一脉相承的,长江像一条纽带一样把古文明贯穿起来。

王宁远表示,第一次来石家河遗址的时候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次第二次来到石家河遗址,通过学习交流,发现石家河遗址和良渚遗址共通的地方更多了,可以窥见人类表象后一些共通的地方,对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作出的重要贡献。

彭小军:期待对石家河遗址和石家河文化的更多的研究

“石家河遗址及其承载的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最核心的遗产和文明,它代表了中国史前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最繁荣的阶段,目前从考古和研究本身来说仍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继续发掘和研究,期待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揭开更多的神秘面纱。”8月20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史前研究室副主任彭小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彭小军介绍,自己在从事荆门沙洋县城河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城河遗址与石家河遗址属于同时期,所发掘的墓葬区、大型建筑、祭祀区等在很多方面与石家河遗址是相似的,但城河城址面积只有70万平方米,规模不如石家河,如果说石家河是当时区域的的中心,城河遗址就是次级聚落。

石家河考古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近70年,取得很多重要成果。但从研究本身来说目前有很多的未解之谜,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石家河考古最新发现的古城的水利系统,水利系统的蓄水面有多大、泄洪道在什么地方、管辖水稻田的范围有多大、有没有组织对水利系统进行管理,石家河古城这样的大聚落有没有更大的墓葬区、在什么地方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发掘工作。

彭小军表示,石家河文明代表长江中游史前时期最灿烂的文明,在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进程中,对石家河遗址和石家河文化研究是绕不开的。石家河文化一直是自己研究的范围,今后希望能做更多的研究工作,把石家河文化研究得更深入,让石家河文明为更多的人所知道,更好地阐释长江中游史前时期最辉煌阶段的历史。

(来源:天门发布)

【编辑:赵可】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