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 > 正文

“新闻学是否值得报考”之争,我们到底应该争什么?

2023-06-25 23:42:37 来源:钱江晚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 宋浩

“这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干一个事,就是把他打晕”、“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近日,考研培训名师张雪峰对“新闻无用论”的诸多言论,引发了网络热议。随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厦门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邹振东等多位新闻专业教授与之隔空论战。


【资料图】

张雪峰微博封面图

对于新闻专业毕业的笔者而言,看到此番论战的内容心里五味杂陈。对于张雪峰将新闻专业贬得一文不名感到愤懑,也会对新闻专业毕业的“过来人”在劝亲戚“听我的,别报新闻”时感到无奈。甚至社会上出现“你以为新闻毕业是‘铁肩担道义’,最后发现只是帮网红直播卖货”的言论。

“这几天网上在讨论新闻专业是否值得报考。其实,自媒体那种似是而非的传言和武断结论能够大行其道,恰恰说明职业媒体的专业性更加稀缺和珍贵。当一些人喊出文科无用论时,可曾想到,正是人文精神的贫瘠,才让自己那么焦虑又那么偏激?惟有热爱,才能抵岁月漫长。大学求知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所谓的职业技能,它更多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视野的拓展、精神的滋养、思想的涵育,以及为未来蓄能。”6月25日,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闻报考纷争”背后的就业焦虑

“打晕名言”热度骤起后,张雪峰在微博进一步解释:“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吃上饭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情况,我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根据就业情况给建议!孩子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爸你妈跟自己! ”

有知名媒体人在朋友圈说,家境一般没背景和社会关系资源的同学,包括新闻在内所有人文社科专业最好都不要读,应该去读有门槛能学以致用的专业。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应届毕业生藏藏(化名)说:“有句玩笑话是,狗都不读新闻传播。以前想着硕士毕业月薪12000起步,现在是,小编的话月薪3000也可以。身边人总是干得多挣得少,经常要加班。”

张雪峰等言论的背后,折射出社会部分人对新闻学专业就业前途的焦虑。

图源视觉中国

“张雪峰判断能不能报(新闻),从就业等功利角度考虑,更多基于个体的判断。”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燕志华分析。

不过,时评人曹林,对于此次事件的评论道“即使笼统谈就业,就业也不能作为压倒性的单一标准。” 具体来说,就业率是一个变化的指标,当下就业不好,不代表五年、十年后也不好,随着社会对新闻传播需求的增加,社会媒介化程度的加深,泛新闻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新闻专业适配的岗位越来越多。

“我觉得新闻(就业)不比其他社科类专业差。当下就业是肉眼可见的难,不光是新闻专业。今年更难的其实是计算机行业,很多计算机的同学,连实习都找不到。从供需到行业变化,背后的原因很多,有时候就业好的专业,后面就不香了。”今年即将从985高校新闻传播硕士毕业的佳音说。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朱永祥看来,这件事儿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考研名师”是从家长的角度提出建议,针对的是单个家长的单个需求,不可断章取义。

“事实上媒体人的收入和职业自豪感在不断降低。”朱永祥表示,从这一点来看张雪峰的说法不乏道理。他认为舆论之所以发酵,其实暗合了一种社会情绪,或者说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并不来自于考生和家长,而是来自新闻学教授和机构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社交媒体的勃兴,大众媒体衰落,让依附于其上的新闻学面临尴尬。”

图源视觉中国

沈爱国对新闻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他介绍:“如果学生认为毕业只能前往机构媒体就业,新闻专业毕业只能当记者,这就狭隘了,我们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考公务员、出国读研、互联网公司、大型国企和知名民企、中小型创业公司、自主创业,都是学生的出路。有的同学手握多个offer,经常还要挑挑拣拣,犯选择困难症。”

新闻传播教育如何让学生更有底气

事实上,近年来唱衰新闻学专业的事件时有发声。2020年,清华大学取消新闻学本科招生,一时间众说“新闻无学”,称新闻是个务实的行业,不用专门的培养,可以在实操中慢慢积累起技巧。

图源视觉中国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中写道,7万年前人类就出现了思维和沟通,信息传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载体,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核心力量。当然新闻传播的‘外衣’一直在变,从‘读字时代’发展到‘读屏时代’,即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从‘单向输送’到‘多向互动’,但探索精神和文化价值是新闻传播的启蒙基因,从这一点而言新闻学永远价值。”沈爱国表示。

佳音在2017年考入新闻系,2021年继续读了研究生。她当年选专业时没有想特别多,只因对中文或新闻等文字相关的感兴趣,选择了新闻之后,才爱上这个专业。“它教会我社会学的想象力,教会我保持对现实的关照。比如很多社会事件的‘反转’。很多人容易被情绪控制,被话题带着走,等到反转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尴尬。学习新闻,让人有核实真相的欲望,发现证据、推导真相,而不是妄加评论。”

但面对当下,人工只能兴起,如何让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拥有不被替代的底气?

“学新闻是培养一种许许多多岗位都需要的新闻传播素养。这种素养不仅是写作能力,更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信息、分析信息的核心能力。我们鼓励教师将课堂从校园向社会流动,让孩子更好拥抱世界。同时,新闻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培养更成熟的人类情感、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对新闻的敬畏感和荣誉感。希望能培养出一个有看法、有想法、有方法,还有点‘魔法’的学生。”沈爱国说。

沈爱国介绍,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需要拥抱新技术、追赶新浪潮,重塑新闻教育理念,倒逼高校新闻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打文科的基础,摄取大量人文学科知识,还要学会拍摄、会统计、会编程……。因此,他们平均两年左右一定要修改一次培养方案,增加一些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课程。比如《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短视频创作》和《融媒体新闻报道案例研究》等。

图源视觉中国

佳音念完本科、硕士后,虽然收到一些公司的offer,但她还是想当一名媒体人,刚完成了长三角内某媒体特稿部的面试,她的意向是该媒体的国际部。在她眼里,也许人工智能能打败顶尖的围棋选手,但它大概永远也学不会做个出色的新闻人,就算学习了千万篇新闻稿的写法,ChatGPT也追不着现场真相,写不出人情冷暖,只能人云亦云罢了。

毕业在即,佳音一直记得一句话,是来自一家媒体的新年献词——“所以我们不能止步于抱怨,尽管抱怨本身无可厚非;我们也不能沉溺于低俗,尽管低俗是最起码的权利。我们理应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成就更好的中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