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图片来源:包图网授权
近几日高温预警不断,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空调、冷饮,但是这些解暑纳凉的行为若没把握好度,很容易导致孩子中阴暑。
最近很多来问诊的孩子都是因为中阴暑,这是一种在炎热夏天出现的特殊病症,大概会持续到三伏天之后,今天我来说一下如何防治。
中阴暑什么感受?
“我孩子说他脑子很涨,头好像被袋子罩住透不过气来,感觉恶心想吐,全身没有力气,觉得很闷很热但又怕冷……但其实已经做了防暑降温的环境并不热,而且我摸他的额头有点烫,也没出汗”。
这时再看看孩子的舌苔,是发白的、厚腻的,配合身上的这些症状,就很可能表明孩子是中阴暑了。
中医认为,中暑有分中阳暑与中阴暑,普遍对中暑的认知均为中阳暑,可是,在炎热夏天孩子的中暑却多数为中阴暑。
为什么会中阴暑
何为中阴暑?“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也”。夏季人的阳气常常浮越于肌表,孩子脏腑空虚,脾胃虚寒尤甚,脾土生肺金,肺卫不固,更易被暑邪入侵,孩子的身体会感觉闷闷热热的,避热而贪凉,做出很多不当的纳凉行为。
比如在室外出了很多汗后一下子进入到阴凉的房间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或是贪食过多的冷饮、冰激凌,袒胸露背吹冷风、常赤脚走路、喝太多清暑凉茶等。
这些行为会导致寒邪侵体,而后皮肤毛孔受寒闭合不得舒张,体内的暑热排不出去,在暑邪与寒邪的双重刺激下,孩子就会“中阴暑”。
中阴暑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寒,寒气入体,毛孔关闭,寒邪、暑热出不来。
此时想要调理,首先是先帮孩子舒张原本闭塞的皮肤毛孔,让孩子微微出汗,能很好地缓解不适;然后就要消暑驱寒,用热药来发散寒邪,驱逐体内的暑热、风寒;帮孩子解决中阴暑的问题后,日常还需要做好温阳驱寒、正确纳凉消暑的工作,避免再“中招”。
迅速消暑小妙招
一旦发现孩子中阴暑,做好发汗散热的工作很重要,可以马上喝点热水、艾叶水、姜糖水、藿香正气口服液(低酒精的)等;或者用温水兑开感利通沐足液,拿毛巾沾水拧干,帮孩子擦擦头面部身体;有条件的话可以洗个热水澡。
这些行为都能帮助孩子微微发汗,这样孩子马上就能感觉好受些,不过要注意及时擦干,避免二次受寒。
香薷饮消暑驱寒
我建议家长们提前在家备好一些食药材,如香薷、厚朴、炒白扁豆等,给孩子冲泡一杯香薷饮(食疗方见文末)。
此方专门为暑令乘凉饮冷,外感寒邪而设,其中香薷作为解表之要药,能祛暑除寒、开腠理、透毛孔,配合健脾和中、祛湿消暑的炒白扁豆,行气化湿的厚朴,帮助孩子更好地排出体内的暑、寒、湿,全方有消暑除寒、健脾解表的功效。
日常2件事,预防中阴暑
中医讲究“治未病”,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孩子脾胃虚寒、肺卫不固,易感寒邪、暑邪,平时就更要做好保健防护的措施,不要等到孩子中阴暑了再来治疗。
提前做好以下2件事,就能大大降低中阴暑的概率,避免孩子受苦,家长受累。
·做好温阳和驱寒
想要避免孩子中阴暑,关键还是从内入手,调理好孩子的身体,帮孩子温脾阳,促进脾胃健运,脾为肺之母,脾好也有利于固肺卫,更好地抵御外邪入侵,同时日常要及时驱寒,帮孩子排出体内多余的寒气,避免和暑邪联合作恶,导致孩子中阴暑。
日常可以用许暖贴帮孩子贴于神阙穴,2岁以上孩子1日1次,贴2~4小时,此外,还可以搭配感利通沐足液,2岁以上孩子一周泡1~3次,每次10~15分钟。
·正确纳凉和消暑
除了从内养护,还需从外防护,减少不当的纳凉行为。在孩子出汗后,进入房间时应先把汗擦干,待身体调整好状态后,再打开风扇或空调,风力不要太大,温度不要太低,不要对着孩子直吹,不要在流汗后一下子进入空调房里;吃冷饮和冰激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量;孩子洗完澡后,要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再进入空调房内。
家长们日常还应及时给孩子做一些温和消暑的工作,可以看看我前几天发布的这篇文章,通过其中的做法,帮助孩子温和地消暑,孩子也就不会那么贪凉。
(天气炎热,单给孩子消暑远不够,还要补津!)
我之前提到过三清中“清暑湿”的重要性,所以大家的防暑意识都比较强,平时也会注意不让孩子在室外呆得太久,在外面一会儿就赶紧让孩子回房间了,或者是不让孩子出门,有时候就是这种冷热交替、或长期呆阴冷室内的行为,会引起中阴暑。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多学习应时的育儿知识,避免一些不当的行为,让孩子少生病,养好身体。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香薷饮
材料:香薷10g,厚朴5g,炒白扁豆10g。
做法:炒白扁豆捣碎,香薷、厚朴剪碎,放入杯中用开水水冲服,代茶饮(温服),可用适量黄糖调味。
功效:解表除寒,健脾消暑。
宜忌:适用于2岁以上孩子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每天1杯,视情况可连服2~3天左右,帮助孩子微微发汗后即可停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