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0月,16支国家医疗队将赴薄弱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国家医疗队要来到家门口!
5月29日,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黄宇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是要提高巡回医疗地区的临床诊疗服务能力,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以前看不了的病。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大医院对基层医院进行‘造血式’的帮扶。”
自5月22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的通知》之后,各地卫健委也相继发布相关通知,“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将以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地区为重点,组织国家医疗队赴相关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国家医疗队派出时间为2023年6月-10月,工作时间不少于3周,其中在县域开展工作的时间不少于2周,其余时间可以在地市级医院开展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点带面”,大医院帮扶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黄宇光在全国两会中就曾多次提到“着力让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的相关提案。他提到,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是借助我国精准脱贫的成功经验,全国“一盘棋”推进三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的“助困扶弱”工作,以点带面,让大医院承担起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责任,比如此次北京协和医院巡回医疗地区为安徽阜阳,组队医院医生重在以当地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地提高巡回医疗地区的临床诊疗服务能力,做到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以前看不了的病。
各三甲医院医生来到河北省唐县北罗镇赵北罗村为村民看病。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曹子豪摄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健康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举措不是偶然的,而是总体布局和政策的系列推进。”黄宇光强调,2021年11月发布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文件,要求县域医疗机构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先建设包括麻醉疼痛在内的“五大临床医疗中心”,支持县域医疗机构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方面,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等医卫界专家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是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每支国家医疗队不少于5人,以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为主,适当配备管理人员。此次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由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16家医院将派出国家医疗队,分赴安徽、陕西、山西、贵州等地。
“造血式”“菜单式”帮扶,提升基层优质医疗水平
此次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重点开展巡回医疗、技术和管理指导、人员培训、加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等工作。
国家医疗队将在受援省份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定的地市、县、乡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等巡回医疗工作;从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重点对地市级、县级人民医院进行指导;通过集中授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对受援地区医务人员开展培训;鼓励派出国家医疗队的医院与受援的地市级、县级医院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目的是要做到医疗均质化发展,让优质的资源在基层全覆盖。大医院在做好自己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基层医疗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大医院如何帮扶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地区?黄宇光一直很关心县域、基层及边疆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在北京协和医院组团式援藏期间,他曾经连续6年进藏支持医疗人才“组团式”麻醉专业援藏工作。他强调,沉下心去“造血式”、“干细胞移植式”帮扶,不能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耗费资源。
每个地区、每个医院需要帮扶的重点和内容不一样,当地缺什么就补什么、帮什么,在这方面要双向交流。“要借鉴我国精准脱贫的成功经验,强调各级大医院精准帮扶、担负起‘菜单式’帮扶的职责,了解当地患者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当地医疗服务能力的短板,解决基层百姓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当地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管理水平。此外,医院最需要什么技术,最缺哪类人才,要因地制宜地为基层医疗机构打造一支带不走、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人才队伍。对当地进行‘造血式’的帮扶,才能真正有效的的服务于患者。”黄宇光提醒。
此外,县级医院在提高自身医疗和服务能力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省市级大医院的下沉资源,消化吸收,提升科学建设和精细化医院管理水平,在优化管理构架,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绩效评价和薪酬分配体系方面与帮扶医院取得同质化发展。黄宇光感叹,只有基层医院的实力强了,才能提高全国整体医疗水平,带动县乡村三级医疗联动发展,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责编:呼梦瑶
主编:徐婷婷
校对:毛圆圆
标签: